老先生是湖南邵阳人,在武汉六十多年。他白发苍苍,精神矍铄,沉稳如绵延的十万大山,只需端坐便是庄严;温和却如暖阳下渐化的雪,静水流深。他的妻子也是邵阳人,说话间还带着湖南人习惯的上扬尾音。他们已经习惯了武汉的热干面,习惯了武汉的妖风怪雨,习惯了武汉一日复一日的阴沉霾色或烈日灼烧。他们却也会在一碗湖南风味的酸脆萝卜面前露出惊喜的神色,懊恼着:“牙口不好,没法尝尝啦。”
奶奶是江西宜春人,在武汉一年多。她带着小包子似的圆圆胖胖的小孙子,身后是在华科工作的女儿。小孙子才一岁多,懵懵地跟着外婆的步子走到江西桃酥糕前面,纯净的眼睛里倒映的却是一旁带着诱人甜香的孝感麻糖。“想家吗?”面对这个问题,奶奶只是浅浅笑了下,便又去小心看护着小孙子。她的心头牵挂都在武汉,那个有些遥远的家,不过是一段过往,一个味道,一个在夜夜好梦里安静沉默的地方。
席慕蓉的诗里这样写:“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无疑,在2014年12月6日星期六的紫崧路口紧张进行的社工1401班“追梦·寻根”特色团日,便是在以一个又一个的家乡味道,一人又一人的萤火微芒,将“浪潮”与“土地”相联系。
一个转盘,你的下一步游戏会是什么?听他的方言,你猜出他的家乡了吗?一个小小的谜题,你想到那描述的是哪里的特色风味了吗?如果你通过了这些古怪而可爱的考验,请写下一句话,给你的家乡,给你思念的人,给过去或未来的自己。而这些小纸条,会在一个冬夜被放飞,将你的梦你的想你的思念,带去同一轮明月下的那个地方。
为这样的游戏环节,他们写出了这样的宣传语:“当羊肉泡馍的香味飘在了大江左岸,瓦罐汤的招牌落在了鲁巷街边,到底还有多少外地的美食汇聚在了武汉,来安慰天下食客的心?当敲开这座城市的门扉,故乡的月圆变为武汉的下弦,那些身在武汉的异乡人,是如何演绎着或曲折或旖旎的人生?当年轻的心登临黄鹤楼,武汉的学子一同仰望这星空,他们是如何地目投远方,做着泛舟长江的梦?寻天下美食,看人生奋斗,谈大学梦想,让我们在武汉的寻根之旅,温暖你的冬季!”
“追梦寻根。无论年龄无论资历,我们为了自己的梦想离开了我们习惯的地方,来到了武汉,来到了这里。有这样经历的不只是我们这些学生。很多人背井离乡,来到这个城市,去追逐一个名为梦想的未知数,那些我们以前习以为常现在视如珍宝的家乡风味,也在武汉的角落扎下了根。”他们对询问主题的学姐这样解释这个简洁的主题,“一方面,在后续活动里,我们会陆续发掘流落武汉的家乡味道,以美食的形式重塑身在异乡的人和她的家乡的联系。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在这个过程里,展现武汉的风采,将武汉不仅是和我们的梦想更是和我们的家乡联系起来。这就是我们追梦寻根的含义。”
希望满足浪潮重回土地的渴望,更希望让浪潮爱上这美丽静谧的大海。
在这次特团路演中,社工1401班的同学秉承着这样的精神,收集了来自不同院系的数百位同学的“致家乡”,更在这个过程中,听到了许多“浪潮的故事”。无论是若雪山端坐的老教授,还是年轻的研究生导师,抑或是一口一块锅盔的不知名同学,或者是笑眯眯帮忙的学长学姐——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大家的团结下,在那些真实的美好与思念的助力下,我们的特团一定会有属于我们的别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