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
校园出不去、医院进不来
肿瘤患儿教育需求无法满足
大学生志愿者有劲使不上
社会学院新阳光线上病房学校志愿服务队给你支招!
社会学院新阳光病房学校服务队成立于本学期初。在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病房学校项目武汉点的基础之上,社工系师生利用课余时间投入到肿瘤患儿线上支教服务中。每2到3位“志愿者老师”与一位患儿结伴,为孩子量身制作学习计划,每位志愿者每周为孩子提供约一小时的学业辅导,陪伴孩子成长。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肿瘤患儿在经过长期的治疗后能够有重获健康的机会。在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被满足之后,孩子全面发展的需求逐渐凸显。长期治疗的患儿康复后,面对课程中断后的知识空白,产生了极大的学业压力和随之而来的负面情绪。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在全国15个省市创建了“新阳光病房学校”,为孩子们提供在院内和院外的教育性课程、发展性课程、个性化辅导和体验式活动,使得他们在完成2-3年治疗后顺利回归社会。但在疫情常态化的时代背景下,志愿者团队因校园管控无法离校、患儿居家时间变长,线上学习和线上服务的需求凸显。
(社会学院新阳光病房学校服务队首批志愿者)
团队项目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创新“高校-基金会-医院”的新型合作模式。借助互联网平台,让肿瘤患儿的学习需求和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在特殊形势下也能得到完美融合。团队督导由社会工作系周舒老师和武汉新阳光病房学校潘晓霞老师共同担任,分别负责指导与儿童及其家庭的沟通交流,以及线上辅导的策略与技巧。2018级社工本科生冷丹琪任志愿者领队,首批志愿者由2021级的14名社工研究生组成。这个17人的服务团队齐心协力、各司其职,不断摸索出一条高质量的线上支教路径,引导志愿者感受服务过程,力图实现小朋友和志愿者的共同成长。这不仅是一次主动服务的过程,更是大小朋友相互陪伴的过程。服务开始两个月以来,获得患儿、家长、病房学校项目组和志愿者们的一致好评。
(武汉新阳光病房学校的反馈)
(志愿者高腾和患儿线上互动)
为提高志愿者的服务质量和个人成长,每位志愿者会在服务后填写服务周记表,详细记录本次线上课堂的要点、整体状况和效果、顺利与挑战、经验教训、疑问和下一步的授课计划等等。两位督导老师也会根据这些内容,每周坚持为志愿者们进行专业督导,回应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疑问,为志愿者们提供强有力的实际帮助和精神支持。志愿者们在两个月的磨合过程中,慢慢找到了和患儿们的最佳相处方式:如何安排课程进度、如何把握课程难度、如何吸引小朋友…… 与其他专业不同的是,社会工作系的志愿者能够更加熟练地在线上教学中运用社会工作价值观和服务技巧,发现小朋友的优势和兴趣点,贴心地走进小朋友们的世界,为小朋友赋能、激发他们的潜能。课程之外,细心的志愿者们还会及时跟进小朋友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家庭关系,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调整服务方案,陪伴小朋友快乐成长。
(志愿者服务周记与反馈范例)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外一朵云,社会工作系的师生坚持用生命影响生命,在志愿服务中注入专业力量。在未来更长时间里的服务,他们将会一如既往的以专业的方法、热情的态度为有需要的群体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在此特别感谢服务队的首批志愿者们!他们是:
高腾、蒋一帆、李明达、李皖豫、李晓明、刘慧慧、刘玮琦、饶丽君、宋文茜、孙钵权、田雨诺、王昱、王紫琳、张睿(按姓氏首字母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