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动态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动态  -  正文
一日社工,一生社工——社会工作专业香港认知实习暨专业交流圆满结束

来源: 时间:2023-07-11 点击量:

20182023,时隔5年,当疫情的阴霾终于散去,在所有人的期待之中,73日到8日,社会工作2101班的全体同学和社会工作2001班的部分同学与三位老师--李娜,罗艳,岐尚鲜一起,踏上了为期一周的赴港认知实习之旅。在本次专业交流项目由香港圣公会福利协会督导主任柯川洋统筹,协会培训部和多个服务单位均参与其中。这次香港之行同学们不仅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也通过一线接触机构在心里埋下了社会工作的种子。

第一颗种子

74上午,社会工作专业的认知实习正式开始,同学们第一站来到了香港理工大学,在这里学习香港的大学中的社会工作教育的理念、模式、发展的趋势,以期待丰富同学们对社会工作教育的相关认知

 

在港理工的课堂上,分管本科社工课程教育的任刚博士,从社会工作教育目标模式、社会工作教育的理念、社会工作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实习安排等方面为同学们简单勾勒了香港的大学里的社会工作教育的全貌;而后卢老师为大家继续介绍香港理工大学硕士学位的相关设置条件;白雪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港理工的博士生培养计划,以及博士生学姐现场介绍下了解到了博士生要保持终身学习的观点。

 

下午一点半,同学们很荣幸地见到了社工业界的泰斗——阮曾媛琪教授。阮太曾任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及应用社会科学系教授,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客座教授。阮太在国际社会工作教育领域也担当着重要角色,曾担任国际社会工作教育联会(IASSW)主席,是该协会成立80年来第一位来自亚洲的主席,积极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工作教育。

阮太的讲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于自己的生命历程和自己追寻“社工梦”过程的分享;二是中国社工发展的历程及阮太参与的中国社工教育发展的机遇与经历;三是在阮太眼中中国参与国际社工建设的现状和未来。阮太作为社工学界的泰斗,和同学们交流起来却十分亲切和蔼。阮太告诉同学们,要找到自己的梦想,并不断追寻;至于社会工作,它本身即是一种爱的语言,爱是无国界的,社工自然也是需要国际化的。

第二颗种子

74日下午,大家稍作休息便来到了黄大仙地区康健中心。黄大仙地区康健中心以“地区为本”,“医社合作”及“公私合营”的理念,透过中心及网络跨专业团队及伙伴机构,向区内市民提供多元化健康推广和教育,健康风险评估及慢性疾病管理等服务。

在参观认知的过程中,康健中心的社工萧姑娘先为同学们简单介绍了一下康健中心的成立背景及服务项目,让同学们对黄大仙地区康健中心有一个具体的了解,后来又带着同学们去参观与感受他们专门为各类服务对象置办的设备。在最后的提问环节,执行总监李秀霞和萧慧明社工也对同学们的问题进行了解答。黄大仙地区康健中心服务用心,设施周全,切实满足居民们需求,让同学们近距离的感受到社工的价值与意义。

第三颗种子

75日上午,实习队伍来到了香港圣公会东涌综合服务中心,开始了一天的参观和学习。机构负责人梁姑娘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为了增强同学们的自我认识,促进一周学习过程中团队意识的建立,向导邓智鸿主持开展了性格透视工作坊。性格透视(Personality Dimensions®)是一套用于自我探索的工具,通过简单测评和有趣的活动,同学们可以深入了解自己和同伴的性格、价值观、优势、潜在挑战和压力来源,从而促进个人和团队的协同发展。

在活动过程中,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对于自我的解读,并就性格透视工具中涉及到的四种颜色所代表的性格特质进行分析,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邓智鸿肯定了大家的看法,并简单介绍了四种颜色所代表的性格特质。在这之后,大家就哪种颜色的性格特质最像社工以及四种颜色性格特质对于做社工具有的优势和盲点进行了讨论和分享。

最后,督导主任柯川洋总结提到,蓝色是社工的底色而其他的颜色是补足社工而不可或缺的性格特质。不是只有蓝色人格可以做社工,其他也可以!”

第四颗种子

7月5日下午,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香港圣公会东涌综合服务的三个服务点。东涌综合服务位于东涌离岛区,提供全面一站式跨年龄层综合服务。

第一个服务点是东涌综合服务迎东分址,在这里社工梁姑娘为同学们介绍了东涌综合服务的信息,包括发展目标、历程、服务范围、不同类型的服务活动等等第二个服务点香港圣公会东涌综合服务创意空间在这里,同学们参观了绿无穷二手物品专卖店,它是由EMSS服务对象及义工协助营运,通过收取企业和居民捐赠的全新和二手物品,以物超所值的价格转售或转赠居民的方式提供服务。参观完创意空间之后,同学们前往第三个服务点——香港圣公会东涌综合服务。在这里,工作人员带领同学们参观并介绍机构内上下两层楼的服务场地和设施,参观过程中,工作人员还为同学们补充讲解了有关东涌综合服务的详细内容。

之后,同学们来到活动室,在品尝机构精心准备的香港特色美食的同时,同学们积极向机构社工发问,并得到了详细的解答,增进了同学们对机构从组织架构到具体服务内容等多方面的了解。最后,同学们总结今天在东涌综合服务的参观内容,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受。梁姑娘特别跟同学们强调,社工是没有“天花板”的,社工需要终身学习,适应时代步伐,特别是现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社工更要发挥自己的专业性,学习和利用人工智能提升服务质量。

第五颗种子

76日上午,同学们来到了香港社会工作者注册局(以下简称社工注册局)进行交流学习,受到了柯伯坚先生、陈美珊女士与潘悦豪先生的热烈欢迎。

在知识讲座上,社工注册局行政干事潘悦豪先生主要从历史背景、性质定位与组成、法定职能三个方面为同学们介绍了社会工作者注册局的成立背景与职能。

听完潘悦豪先生的介绍后,同学们就自己的困惑提出了一些问题,如社会工作者注册局与政府的关系”“社会工作者注册局获取资金的方式”“社工是否能向社工注册局反映工作中的不满之处等问题。潘悦豪先生一一进行了回应,使同学们了解到了更多关于香港社会工作者注册的信息。潘先生的耐心解答很好地解决了同学们的疑惑。

 

第七颗种子

76日下午,同学们来到了西环长者服务中心。西环长者服务中心本着个别关怀,全面照顾的服务格言和转化生命,活出丰盛的服务精神,一直为社会上不同年龄和阶层人士提供多元化服务。在2023—2035年,他们的服务重点为尔心为心,我主我能。

在西环长者服务中心,同学们被分成四个小组,由机构本身的四个工作小组的成员带领,分别讨论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作为社工的同学们可以提供什么,同学们热烈讨论,积极分享,对中心会员服务;独居/二老共住长者或体弱长者;认知障碍症长者;护老者展开讨论并进行分享通过对西环长者服务中心一行,同学们深切感受到了护老服务落地于实际的意义,真切为老者实现“老有所属、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第八颗种子

77日上午,同学们前往康恩园进行学习。康恩园是香港圣公会福利协会有限公司下属的综合复康服务单位,同时也是全香港最大规模的复康大楼之一。与其他有年龄群体偏向的社工机构不同,圣公会以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主要向15岁以上的精神病康复人士、不同程度的智障以及严重残疾人士提供针对性的复康服务,他们强调服务对象享有权利与义务,致力于协助服务对象的发展能力,建立自主生活。

康恩园的服务总监罗厚璟、单位主任邓如辉首先为同学们介绍了该机构的大概情况,包括了运作模式、服务种类、评估制度以及服务对象。在这之后,同学们参观了康恩园大楼的服务场所。首先去到的是服务对象的工作区,由于康恩园强调接受服务的康复人士以会员的身份作为称呼,意为其享有权利与义务,机构内会专门培养会员们的生活技能与职业能力,希望他们在回归社会之后能正常生活。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时,在进入到宿舍区域时,同学们本来怀着十分忐忑的心情,认为有着精神障碍的服务对象会对于同学们的到来有着不好的观感与情绪,但当同学们真正来到他们面前时,他们尽管难以理解同学们的出现意味着什么,但是他们对于同学们的到来报以强烈的欢迎,这样朴素的情感深深地触动了同学们每一个人的心灵。

第九颗种子

77日下午,认知实践队伍来到了元朗东头同心村,元朗东头同心村是一个过渡性房屋项目,旨在同心共建关爱互助的社区。到达机构之后,机构业务经理郑琳热情地接待同学们并与同学们介绍。

通过介绍,同学们了解到,同心村项目的开展是为了缓解香港许多民众的笼屋类的居住问题,笼屋指的是面积极其狭窄的住所。据统计居住面积在6.6平方米的居民在香港并不在少数。基于这样的现状,在新鸿基地产等的资助下,同心村项目落地开展。




 

之后,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同心村社区和一些样板间,通过参观,同学们观察到,其实同心村不仅提供给了居民便宜优质的住宿,还提供了其他的能力的培养的机会。丰富的社区活动,宽广的公共场馆,全面的社工服务……同心村的确做到了它所愿的如此——“同心共建关爱互助的社区。

第十颗种子

77日下午,认知实习的队伍来到了多元文化外展服务的大厅,聆听服务总监对多元文化外展服务队的介绍与经验分享。

由香港圣公会福利协会营运的多元文化外展服务队,顾名思义主要以外展的方式向少数族裔人士及其家庭提供服务。团队大多需要主动接触有需要的少数族裔人士,早辨别潜在服务对象,根据评估向他们提供合适的支援与服务。

在分享了服务队成立的背景、服务特点、服务内容等基本信息后,服务总监傅艳婷同学们介绍了几位来自尼泊尔、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少数族裔社会工作者。他们搭建起香港社工与少数族裔人士之间沟通的桥梁,为前期关系的建立与服务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后,同学们分为两组,倾听两位少数族裔社工的背景分享,和他们进行了英文的沟通交流。在社工的帮助下,同学们打破了一些刻板观念,对于多元文化外展服务队的工作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最后的答疑部分,机构社工回应了同学们关于服务质量维持与评估方面的问题,向大家介绍了福利署与服务队的关系与具体监督方案,再次强调了机构秉持的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服务宗旨和信念。

本机构点的参访开辟了新的社工服务领域,拓展了同学们的认知和见识。与少数族裔社工的交流与碰撞,也激发了大家的思考,感受到了多元文化擦出的不一样的火花。

为期一周的认知实习进入尾声。78日上午9时,全体同学以这周在香港的所见所感开展实习总结工作坊。同学们分别就香港与内地社会服务机构的资源利用对比研究从在校学生向专业社工的转变:学习香港专业社工培养模式有感香港社会服务机构的组织架构探究香港社会工作服务质量维持四个主题进行了分享与探讨,总结了自己一周以来的学习,展现了自己的成长。在每个主题汇报完之后,柯川洋老师对其做了相应的反馈,让同学们获益匪浅。

香港圣公会福利协会有限公司副总干事文孔羲进行总结并充分肯定了同学们的学习成果,并对寄予殷切期望。

接近尾声的时候,文先生寄语同学们:一日社工,一生社工。社工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精神。用生命影响生命,这将是同学们贯彻一生的信念。虽然同学们此次的香港认知实习之旅已经结束,但是社工之路还有很长。

要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对本次香港认知实习暨专业交流的关心、陪伴与大力支持。相信一周的香港实习将会带给同学们很多感受,也希望这种感受转变为继续学习与实践的动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 微信二维码

地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东七楼社会学院 
邮编:430074 | 电话:027-87543152  传真:027-87543152
投稿邮箱:hust_soci@163.com
Copyright 2015 ◎ 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