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等多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国社会学会2021学术年会社会责任论坛(第四届)
“乡村振兴与企业社会责任”会议成功举行
2021年7月18日,中国社会学会2021学术年会第四届社会责任论坛在线上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乡村振兴与企业社会责任”为主题,由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华中科技大学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院、责扬天下(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金蜜蜂智库联合主办,我院刘成斌教授、金蜜蜂智库创始人殷格非先生共同担任论坛负责人。来自中山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多所知名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参与了论坛,并就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企业社会责任与乡村减贫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上午8点整,论坛正式开幕。开幕式由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雷洪教授主持,金蜜蜂智库首席专家殷格非、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钟涨宝致开幕辞。殷格非对2018年以来金蜜蜂智库与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共同主办的历届社会责任论坛进行了简要回顾,指出经过四年的发展,社会责任论坛围绕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践进行了丰富的探讨交流,已成为中国社会责任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殷格非表示,本次论坛以乡村振兴与企业社会责任为主要着眼点,一如既往地紧扣时代脉搏,注重现实关切,并代表主办方向各位专家学者致以热烈欢迎,希望大家能畅所欲言、收获满满。钟涨宝对第四届企业社会责任论坛召开和中国社会学会同意设立企业社会责任专业委员会表示热烈祝贺,对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与金蜜蜂智库多年来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丰硕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殷格非指出,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有着优良的社会责任研究传统,对这一重要议题的关注本身便是高校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随后,论坛第一单元——“乡村减贫与发展”在华中科技大学刘成斌教授的主持下正式开始,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董海军教授首先发言。董教授基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阶段,考察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乡村发展政策演变,认为其呈现出“探索-开拓-深化-创新”逐步前进的特征,并提出借助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大潮,构建“互联网+新农人”的高素质劳动力培育模式和“智慧”乡村的产业模式,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田北海教授立足当下乡村工作实践,深入阐释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内涵及相关的实践困境,并就如何突破困境提出了完善防止返贫和帮扶机制、完善乡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统筹推进五大振兴等对策建议。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周亚平教授运用CFPS2014年的数据,探讨了驻村社会工作者对村庄绩效的影响,通过比较政治精英模式、民间宗族模式和社会工作者嵌入模式,指出在不同村庄社会结构类型中社会工作者发挥作用的机制有所不同。中共台州市委党校李传喜副教授探讨了“条件-形式”视角下农村基层治理体制变迁与创新,认为国家农村政策的时代性调整是对农村基层治理的制度规制、农村经济社会的结构性变迁是对农村基层治理的内需释放、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性输入是对农村基层治理的技术赋能,这三个方面是决定农村基层治理体制变迁的关键因素和核心条件。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怀媛媛则以文化嵌入为解释框架,分析了“心理贫困”现象,指出消除贫困文化,破解嵌入性心理贫困,提升脱贫人口内生发展能力,是接续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主编于志宏老师和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雷洪教授作为本单元评论人分别对上述发言人的分享进行了点评。于志宏老师充分肯定了上述研究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认为总体思考全面,研究深入,切入点比较清晰。同时于志宏指出,企业是参与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但由于不熟悉乡村治理与发展情况,在实践中面临着很多挑战,上述研究有助于帮助企业从乡村治理的角度更好地了解农村、理解农村,进而贡献自身力量。雷洪教授同样对上述研究成果做出了高度评价,并就如何进一步优化提出了关注村民实际想法、发掘村民主体性,将制度创新与农民需求相结合等具体意见,以供各位发言人参考。
论坛第二单元由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管竹笋主持,以“企业责任与发展”为主题,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田宇教授首先发言。田教授聚焦农村创业减贫实践,以深圳马尔斯科技有限公司在贫困地区“二次创业”的故事为切入点,提出制度创新是农村创业减贫的主要推动力。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刘成斌教授结合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以来对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的定点扶贫实践经验,指出当下从扶贫到乡村振兴的更替存在主体性问题、全方位与成功率的系统化问题、具体项目覆盖率问题、乡村振兴帮扶的经济动力问题、社会治理不协调问题等五大难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李玲玲副教授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认为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峻形势凸显了食品安全风险文化二重性相互制约又相互转化的过程,相关治理不仅需要以制度性规范为中介的风险文化发挥作用,更需要借助以内在价值认同为中介的规避型风险文化进行反思和自省。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李诗和副教授分析了农业企业家精神对乡村振兴的作用,认为可以将企业家精神诸多要素整合为企业家伦理精神、持守精神与精进精神三个方面,培养具有现代企业家精神的农业企业家,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助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宝胡日查以高管家乡认同这一种传统文化思想为切入点,以2006-2019年沪深A股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高管家乡认同对农业上市公司创新行为的影响,发现高管家乡认同感可以有效激励企业实质性创新,但对策略性创新无显著影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乐章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王茂福教授分别对上述研究进行了点评。乐章教授表示,上述研究写作扎实、内容丰富、角度多样,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提出了资料进一步密切衔接和互相印证、注意概念操作化指标吻合度、提高概念界定清晰度等建议。
王茂福教授对上述研究中“就业减贫与创业减贫之间的辩证关系”“底层如何创造社会财富”等观点表示赞同,并就部分疑问与发言人进行了进一步交流讨论。
在所有发言人报告完毕后,论坛负责人殷格非先生、刘成斌教授分别进行了总结性发言。殷格非先生再次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诚挚感谢,强调参与乡村振兴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主题,是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长期课题,无论哪一类企业,都不可避免地要涉足其中,积极研究、探索乡村振兴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密切关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并呼吁各位专家学者为刚刚获批筹建的企业社会责任专业委员会献言献策。刘成斌教授肯定了本次论坛研究内容的广袤性与纵深度,研究学科与切入视角的多元化、对话性,并指出乡村振兴这一研究领域具有高度复杂性与动态性,期待各位同仁立足实践,进一步提升研究的精细化程度与逻辑学理,加快建设性研究成果的转化,为乡村振兴贡献学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