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网站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第二十五期明辨大讲堂成功举办

来源: 时间:2018-05-16 点击量:

5月7日,台湾交通大学人文社会学系教授简美玲做客我院第25讲明辨大讲堂,为社会学院师生开展了一场主题为《田野里的听——人类学的田野研究方法及其反思》的精彩讲座。

   简美玲教授现任台湾交通大学人文社会学系教授、台湾国立交通大学副教务长、台湾科技部人类学及族群研究学门召集人,台湾清华大学人类学博士。在98年—2000之间深入贵州台江做苗族的田野研究,并完成其著作《贵州东部高地苗族的情感与婚姻》。

本期大讲堂首先由院党委副书记谭静致开场辞,谭书记对远道而来的教授表示热烈的欢迎,再隆重对简美玲教授的学术背景与经历进行了介绍。

讲座一开始,简美玲教授向学院的邀请和在场的老师、同学们的出席表示感谢,之后便直接进入正题。首先,教授谈到自己今天将要和我们探讨的是一个与人类学研究方法相关的问题,是其在贵州东部大山里的一个苗族村寨,以民族志学徒的身份,进行“游方”的田野(游方是指苗族青年男女公开的社交和娱乐活动)。

紧接着教授谈到,在人类学的学科史中,民族志田野有其重要的位置。民族志田野不仅积极产出人类学知识,并也涉及身体经验、个人情绪、人类学者专业自我认同的修炼。同时,田野的听与写作为一种身体修炼,既是关乎个人学习与了解的一种人类经验,也是特定文化脉络下的社会建构。教授想要通过描述其个人在民族志田野里的学徒经验,探索“我听“与”我写“两者之间的关联,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并转变其对一定特定苗族文化以及自身内在的了解。

之后教授很快开始带领大家一起回溯她进行研究写作的过程,从研究背景入手,教授把该苗族村寨历史文化背景、社会结构进行一一介绍之后,开始谈到自己的研究目的,是起于自己对于南方多地的婚后双居现象感兴趣,而后决定开始这个研究,教授在这个过程中还幽默的谈到,自己曾经也因为遇到挫折差点决定放弃,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本次讲座的核心部分是什么是听及如何去听?教授谈到由于“游方”的“深夜敲窗”习俗,使得她不得不借用“听”来进行研究。并且,教授谈到自己并不是在一开始就发现了”听“的重要性,而是在后期整理自己的田野笔记时发现的。并谈到”敲窗“的声音细节,是感受女孩对”游方“的经验、情感与意义的起点,它不仅有声音层面的意义,更有社会层面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教授也给同学们分享了很多自己参与“游方”的小故事,活跃了现场的气氛。

最后,教授对讲演进行了总结。谈到倾听、了解、解读非语音的声音对田野的重要性,这里的“听”是指不断的学习“听”和田野里的人一起听各种声音,语言与非语言,而不是仅仅去听我们所访问的话。声音更能靠近我们的感受,更能让其了解“游方”文化的社会价值与意义。听的世界,细腻丰富无比,在民族志田野研究的方法上,这是一条还亟待开展的路径,这方面研究方法的突破,对于我们能否更细密与全面的了解与诠释我们所研究的社区与个人,有其重要性。

讲座的最后,同学们积极向教授提问,本次讲座在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

 

 

  • 微信二维码

地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东七楼社会学院 
邮编:430074 | 电话:027-87543152  传真:027-87543152
投稿邮箱:hust_soci@163.com
Copyright 2015 ◎ 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