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网站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社会学院第四十六期“喻晨学术沙龙活动”举办圆满成功

来源: 时间:2017-11-27 点击量:

2017年1125日,社会学院东七楼321教室成功举办了第“喻晨学术沙龙活动”。此次活动的主讲人为2016级社会学专业硕士向丽君,主持人为2017级社会专业硕士査雨君,特别邀请陈文超老师担任点评嘉宾。学院约20名同学参加了此次活动。

向丽君此次的主讲题目生人社会中青年农民工越轨行为发生机制及规避分析。文章从社会网络的视角出发,结合调研时的具体案例,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了“生人社会”中农民工越轨行为的发生机制:(1)现实性社会网络的社交功能缺位,虚拟社会网络催生婚姻与道德风险。(2)生人社会中面子心理失效,社会网络的监督功能缺位。(3)漂泊的原子化状态使得社会网络的支持作用缺位。同时,从促进家庭化迁移、完善社会网络的支持与监督功能,促进青年农民工的城市社会融入、增强其业缘归属与地缘归属感,重构社会风险防御机制、将风险化解为预防常态三个方面进行了农民工越轨行为预防机制的再思考,对于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有效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随后进入讨论环节。社会学专业査雨君认为,这篇文章的案例仅有一个,不能充分解释所要研究的问题。社会学专业胡波指出文章的文献综述分三部分进行,重点不突出,建议文献综述围绕核心问题青年农民工越轨行为来展开。

陈文超老师对论文进行了精彩深刻的点评。他从五个方面进行展开:一是文献综述没有重点。他指出量化文章和定性的文章都要围绕核心观点进行阐明,文章文献综述从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城市生人社会、农民工越轨和社会网络的作用三个方面展开,没有突出核心问题;二是结合已有的经验研究,案例中的农民工越轨是一个复杂的行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并不是社会网络中的社交功能异化;三是文章有创新点,但没有深入挖掘。已有的研究多从社会支持网络来分析农民工越轨行为,社会网络的监督作用研究较少,可以以此为重点展开研究,去掉社会网络社交功能异化和社会支持网络缺失这两部分,突出研究核心;四是经验与理论没有结合。文章对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做出了意向性的解释,力度不够。建议利用多个案例深入挖掘,可以去访谈案例中的人来丰富材料,增强解释力度;五是文章所提到的发生机制过多且指向不明,是强调因果关系还是行动的转变过程,需要明确。且文章最后提出的规避机制主要为建议,有些建议内容在现实中无法实践,可以考虑删去此部分。

至此,本期喻晨学术沙龙活动圆满结束。


  • 微信二维码

地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东七楼社会学院 
邮编:430074 | 电话:027-87543152  传真:027-87543152
投稿邮箱:hust_soci@163.com
Copyright 2015 ◎ 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