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网站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社会变迁与治理:东亚国家的经验——第十五届东亚社会学论坛成功举办

来源: 时间:2017-10-30 点击量:

20171028日上午九点,第十五届东亚社会学论坛在湖北省武汉市正式拉开序幕。

此次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主办,会议主题为社会变迁与治理:东亚国家的经验 来自中、日、韩等国的五十多位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此主题展开交流。当日论坛分四个单元依次进行,各单元设主持人一名,评价者两名、发言人若干。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各发言人相继进行约15分钟的演讲,随后,每位评价者就发言内容进行5分钟左右的点评。

论坛开幕式由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雷洪主持,社会学院院长丁建定致欢迎辞。吉林大学邴正教授、釜山国立大学金成国教授、日本一桥大学矢澤修次郎教授分别作了开幕演讲。

第一单元安排了四个发言人。来自韩国釜山大学的金城国教授的演讲主题是“合作主义:走向个体治理”。来自日本一桥大学的町村敬志教授以“金融化,排名,和城市治理:社会如何应对现代的“大事情””发表了演讲。中山大学王宁教授演讲以“驱动社会整合的价值动力:从目标型价值到调节型价值”为主题,他认为,计划体制下的中国,为了实现赶超型发展,需将资源集中(如重工业)并压缩劳动力的物质激励成本,大力强化了目标型价值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市场化体制时期物质激励开启,收入分配两极化随之出现,目标型价值的整合作用下降,重构调节型价值应是当下中国实现社会整合的必要条件。南开大学的关信平教授则做了 “中国社会政策在过去的15年的发展”的分享。

第二个单元同样由四个发言人组成。他们分别是来自韩国首尔大学的张德镇教授、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李春玲教授、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郑作彧以及来自日本中央大学的野宫大志郎教授。张德镇教授以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为大背景,用建模的方式分析了特朗普的推特内容以期解释特朗普的独特的治国之道。李春玲教授则谈到了在中国国家身份发代际差异,她的研究表明,年轻一代的国家认同要显著弱于年老一代。郑作彧教授分享的是他对于“社会性自由”的理解。而野宫大志郎教授则发表了题为“从憎恶到和平:“hi-ba-ku-sha”在战后日本的转型”。“hi-ba-ku-sha”是指1945年日本广岛核战中的幸存者。

第三个单元于下午一点半正式开始,到三点半结束。此单元一共有七个发言人。其中中国有三位代表,来自吉林大学的邴正教授谈到了网络时代的文化矛盾与文化协调,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冯仕政教授则是以“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与新时期的社会治理”展开了他的分享。武汉大学王培刚教授用回归分析的方式阐述了社会发展对寿命的影响。来自日本长崎大学的藤田泰昌教授围绕“掌握核收购原因的多重影响”作了分享,另一位来自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的竹丿下弘久则探讨了日本的移民问题。而韩国高丽大学的金文朝教授通过社会医学的方法对韩国危机进行了反思。来自汉阳大学的安炳哲教授就《健康家庭法》的颁布背景、批评和回应展开其演讲。

第四单元也是28日的最后一个单元,本单元中共有六名教授进行了分享。韩国首尔大学朴明圭教授向与会人员介绍了韩国社会学视野中的公共社会。同样来自首尔大学的金益基和林玄镇两位教授的演讲主题是“在首都及其再分配人口集中:比较汉城京畿(韩国)和北京雄安(中国)”,两位教授认为,随着工业化发展和经济增长,人口集中成了首都的一大问题,而人口的再分配使得这个问题被置换成了首都这一地区的人口集中问题。韩国加图立大学的李时载教授就台湾能源转型的政治进程作了分享。上海大学张文宏教授分享了他关于当代中国的社会流动的见解。北京师范大学的赵孟营教授基于北京的一系列研究对特大城市治理的行动逻辑进行了分析。华中师范大学的徐晓军教授关注的是社会上的失独人群,他从社会边缘化的心理结构途径进行分析阐述。

29日早上8点,第十五届东亚社会学论坛的最后两个单元在丽顿酒店举行。

第五单元由5个发言人进行主题发言。来自日本一桥大学的矢泽修次郎教授谈论了现代的信息社会作为一种技术形式的生活的意义和可操作性,甚至这种新的形式将会改变社会学的基本假设和基本理论。而来自韩国的金成國教授则深刻地比较分析了日本和韩国的社会支持网络模式的异同。其后,吉林大学的田毅鹏教授谈到了自己关于东亚社会学发展的思路,以及对东亚社会学学会成立表示祝贺。华中科技大学的果臻老师则从东亚的研究背景出发,就东亚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和预期寿命进行了比较分析。来自韩国忠南大学的金珠贤教授研究分享了韩国老年人的生产活动的多元化,并分析了老年人的不同特征塑造了这些生产性活动的不同。

第六个单元也是有5个学者发言。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田北海老师分享的研究主题是“从意愿到行动的转变:城乡居民的社区参与途径和影响因素——基于湖北省的实证研究”,发现在参与社区公共管理,缺乏社会资本、感知行为控制能力的薄弱是转型的主要障碍因素。其后,来自日本北海道大学的樽本秀樹教授分享了从公民视角来看多重国籍的问题,他提到在新时代下我们应该对多国籍作出一些思考和探索。华中科技大学的郭静老师的研究是以汶川地震的成人幸存者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健康问题进行了研究。兰州大学的周亚平教授比较了中国城市中政府和市场的公平指数,得出了政府在中国环境下的公平指数更高的结论。最后一位学者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文军教授,文军教授从一种转型社会学的视角分析了中国转型发展实践及其对东亚家的启示,其中更以中国传统村落转型的现代化作为例子进行了分享。

六个单元结束后,各个国家的重要学者代表进行了总结发言。

在这两天的分享交流中,共有31位与会代表阐述了他们关于东亚社会发展的各项研究。他们的目光遍及了东亚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城市问题、社会政策、少数群体等等,带着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共同发展的认同,各国代表会聚于此,诚意分享、友好交流,以期促进社会的发展与学术的繁荣。让我们共同期待,让我们拭目以待。



  • 微信二维码

地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东七楼社会学院 
邮编:430074 | 电话:027-87543152  传真:027-87543152
投稿邮箱:hust_soci@163.com
Copyright 2015 ◎ 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