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网站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罗艳博士参加“第十一届中国老年学学科建设研讨会”

来源: 时间:2015-06-02 点击量:

2015年5月29日至30日,“第十一届中国老年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召开,来自25所高校和45家相关单位的230位专家学者、政府职能人员、养老实务工作者、青年学者及学生等,围绕“人口老龄化新常态的积极应对:老龄政策与实践创新”的大会主题,共同探讨应对人口老龄化新常态的政策及实践,交流老年学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与解决养老问题的实践经验。

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致欢迎词,全国老龄办副主任、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玉韶致辞。吴玉韶主任指出在老龄化背景下,研究老龄政策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不仅要掌握和了解我国老龄化存在的问题,而且要与时俱进去发现和研究出现的新问题、新动态。另外还强调老年人不仅在于“养”,在新常态下更要关注老年人的作用,老年人自身拥有重要的经验、知识等,开辟相应的渠道,让老年人为社会继续发挥余热,这是对老年人老年生活极大的尊重和养老需求的极大满足。

接着,由93岁的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邬沧萍教授致辞。邬老字字铿锵地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对中国老年学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一、老年学科应该是哲学中的人学。老年学不仅研究生产力、生产技术等,而且研究道德。社会规律、自然规律都会影响老年学,老年学过去十年中十分关注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老年学领域的相关问题,但是现在政策如果放开二胎,人们也不愿意生育,这表示我们的社会规律发生了变化,所以老年学应该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证水平,把学科上升到更高的高度。二、人口老龄化社会规律、自然规律的研究应与时俱进。老龄化与个体衰老是不同的,老龄化是不可逆转的,但是个体的“衰老”是可以延缓和推迟的,希望更多的研究者能够从现实出发,告诉人们更多抗衰老的知识和成果,让个体可以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三、老年学的相关名词应进一步规范。例如“衰老”、“老化”、“老龄化”、“老龄”、“老龄化社会”等名词;“aging”(衰老)与“ageing”(老龄);“老年型人口”与“老龄社会”等,相关研究中使用的定义还未统一和明确,在新形式发展情况下很有必要进一步的规范化。另外,原来主编的《老年社会学》一书也应与时俱进,进行重新的编订。四、老龄化最大的问题是可持续发展与老龄化。一方面,代际之间的养老关系应该是相互的,应该共同承担,这样才能实现代际的和谐共荣,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我们文明的传承需要新老代际之间共同合作。在最后,邬老对新常态下的老年学学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各学科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发展,共同探索积极老龄化。因为积极老龄化是应对老龄化的关键,有很多问题还仍需要我们的专家学者作进一步的研究和补充。

由北京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陈功教授主持的主题报告会中,各位专家学者分别分享了自己的相关研究:首都医科大学老年医学系主任陈彪教授对中国老年医学专科医师培训问题提出了展望;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向大家阐述了使用年龄结构分析法作为老龄科学的基本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北京市老龄办副主任陈谊为大家介绍和解读了北京市新出台的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韩布新教授利用诗歌形式为大家介绍了长寿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桂世勋教授介绍了关于搞好我国老年人服务补贴制度顶层设计的思考;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副所长姜向群教授解读了自己对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想法和反思。

开幕式结束后,又进行了不同主题的五个分论坛发言,分别为“社会老年学与老龄问题研究”、“养老服务政策及模式研究”、“养老服务实践及问题研究”、“老年人身心发展”、“智慧养老”,有姚远教授、谭克俭主任等29位各省各校各集团的专家学者参与了发言,为各位参会人员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学术大餐,展示了各个地区不同的养老服务实践经验。

另外,在此次会议上,设置了“第二届老年学研究生论坛”,社会学系2013级社会保障专业博士生罗艳围绕虚拟养老院服务质量指标构建进行了发言,该论文被收录进“第十一届中国老年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中。大会结束后,与会人员参观了中国人民大学老年体验中心。

  • 微信二维码

地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东七楼社会学院 
邮编:430074 | 电话:027-87543152  传真:027-87543152
投稿邮箱:hust_soci@163.com
Copyright 2015 ◎ 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