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6日上午,社会学系第十期“喻晨学术沙龙”顺利举行。近30名学生参与本次沙龙,丁建定教授、石人炳教授、刘成斌教授、任敏老师、罗艳老师等作为特邀点评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
本次沙龙的主讲题目之一是《青少年吸毒体验的社会建构及其治理路径》,主讲人季小天(2014级社会工作硕士)分享了自己在跟随刘老师在戒毒所做事务的相关经历。主讲人提出了文章的核心”心瘾”的概念,认为所谓“心瘾”就是吸毒人员对通过吸毒获得的情感体验的一种依赖,“心瘾”难除不仅因为吸毒人员对毒品有生理依赖,更是由其在社会化过程中,由畸形的家庭情感体验、畸形的同辈群体情感体验、教育媒体宣传的误导和畸形的生活方式建构而成。分析了青少年接触毒品、毒瘾难戒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建议。本次沙龙的另一个主讲题目是《“戒毒青年”角色矫正机制研究 ——戒毒青年JH的改造实务》,主讲人昝莹(2014级社会工作硕士),她的文章也是基于她在戒毒所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完成的。呈现了戒毒青年面临的角色困境,她认为社工首先通过角色适应引导戒毒青年适应隔离戒毒所的生活环境,角色适应是戒毒青年认清自我、顺应矫治的前提。其次应用多种实务方法让戒毒青年体验亲情角色、友情角色等,通过角色体验为戒毒青年树立角色榜样和角色理想,并产生角色期待,这也是进一步强化角色矫正动机的必要过程。最后通过角色期待为戒毒青年构建新角色、重建自我。以角色矫正三部曲为理论指导框架,结合社会工作专业技巧和方法,针对戒毒青年JH开展实务矫正工作。
主汇报人在做了简短而精彩的报告后,引发了同学的思考和讨论。
2014级硕士陈宁提出文章结构不太合理,分析方法表达不明确,材料有堆砌之嫌等诸多问题;2014级硕士王子康提出季小天文章中建议立足太大,原因太大以及主标题,副标题逻辑相关性不大等问题;2014级硕士程欣提出昝莹文章中概念界定,角色矫正机制排序有点混乱等问题;2014级硕士高颖从文章出发衍生到对自己实习的诸多思考;2014级硕士王正蓉提出季小天文章中对个别现象的研究是否能够代替青少年这个群体以及治理路径能否能够更具体等问题;本科生周兵提出了如标点使用,话语使用等语言格式规范上的问题; 2014级博士黄春梅分别就两位同学的文章进行了点评,如对季小天文章提出访谈资料要做到“夹叙夹议”,对昝莹文章提出各机制之间的要有一定逻辑关系;2013级博士刘丹从文章类型,研究方向,用语驾驭,以及文章具体内容上都做出了详实而诚恳的点评。
昝莹和季小天同学对一些问题进行了回应,认为自己的研究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表示感谢。
最后,到了精彩的嘉宾点评阶段。
首先发言的是有着丰富社工实践的罗艳老师,她认为两位同学的文章有实务支撑,并提出了身份模糊,顺序模糊等问题,对昝莹同学的文章,她认为不像文本分析而更像文本挑选,认为季小天的文章题里用“治理”这个词有待商榷等建议;接下来点评的任老师用深情并茂的语气对两位同学的文章进行了最直接的对话,并根据自己对“戒毒”领域的了解,认为环境是复吸的最大原因,同时还提出了社会不正常接纳的问题。两位同学的导师刘老师在接下来的发言中首先用图表和数据来给大家简单分析了“戒毒”工作的相关情况,同时提出了自己对社会工作的理解,最后总结性的提出了关于社会工作学生科研的相关设想;沙龙的发起人石老师简单的介绍了沙龙活动的情况以及同学,老师在沙龙活动中的收获;做总结发言的丁老师则是从做学问的态度,自己的亲身经历,提出了如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点性格,有一点追求,不能够懒惰等人生哲理,并提出了对学术沙龙的展望,为每一位宾客上了一堂生动而有内涵的哲理课。在活动的最后阶段,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