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昝莹)2015年3月26日晚,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成伯清教授做客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开展了“整饰、体验与表演——当代情感体制的探析”的主题讲座,社会学系相关师生50多人参加了此次讲座。
社会学系刘成斌副教授首先表达了对成伯清教授的感谢,并做了简短的介绍。成伯清教授以幽默轻松的情感话题开场,通过情感的意义、情感的社会-文化-历史建构、现代性条件下情感的命运、情感操纵的内外在条件:孤独与诱惑、情感的谱系及情感革命的研究等几大方面来讨论情感话题,其中涉及情感的普遍性、中西方情感表达的差异、情感与理性等基本的情感问题,并举例生动讲述了当今时代情感特性。随后进入讲座的主题:情感之作为社会学的课题:从情感体制的视角出发探讨情感问题。
成伯清教授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主题:
一、何谓“情感体制”
一套规范的情感及表达和强化它们的仪式与实践:任何稳定政体必不可少的基础结构。
二、“情感体制”的视角
整饰体制——生产领域
体验体制——消费领域
表演体制——交往领域
三、整饰
整饰,主要是生产领域,从最初强调理性化的科层制和泰勒制到如今强调情商,对于情感,确有一个从排斥到征服,再到开发和利用的演变过程。但归根结底,还是如韦伯所言,“确保经过统一调教的群众的生理和心里的冲动力,达于理性计算下的最佳程度”。
理性化和机械化的帝国向nature的最后一个堡垒扩展:emotion。也与文明化过程中规训网络的日趋缜密相关。其具体策略取决于经济活动的发展阶段。
从工业到农业、旅游业、商业、服务业、餐饮业、娱乐业等等各行各业都有体验因素的介入,尤其是娱乐业已经成为现在世界上成长最快的经济领域。“工作是演戏”、“事业是舞台”。
互动式的服务成为主导性活动,情感性劳动成为核心要求,生产就是消费(自身快乐的沉浸其中),也是表演(引导消费者产生特定的体验),成伯清教授以教书为例,解释所谓的互动式服务,教师的情感性劳动,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教育不可能讨好每个人,大学生需要的不是在分数上互动的老师,而是真正在学术上能给予指导,语言真诚,让人钦佩。
情感价值已被营销专家所关注,正在开发其中的商业价值。而对于情感劳动,事实上存在着针锋相对的观点:1.这是一种更为深层的异化,是出卖灵魂,构成劳动者的沉重负担。2.辨识情感信号是一种能力和素质,善用这种能力可以让双方共赢,何乐而不为呢。
四、体验
体验体制,主要是消费领域。现代消费的基础无疑是享乐主义。但享乐的快感兴奋点从感觉移到了情绪同感觉相比,对于可以带来快乐的情绪,我们还具有一种自主控制的能力。
体验的心理化,现代性的本质就是心理主义。体验的丰富性,除了内容之外,更多的是在情感体验上做文章。成伯清教授比喻:消费即一种体验,如今人们买衣服买的是自信、是感觉。并提到齐美尔的现代体验,像吸毒人员追求的就是一种体验,他们追求一般人体验不到的快感;演艺人员吸毒同样也是,他们各种角色都体验过,只有毒品能满足他们的体验需求,寻求一种刺激和狂野的感受。
五、表演
表演不仅见于诸形形色色的仪式,而且越来越成为日常交往的特征。当然,广义而言,社会生活就是表演,但这里所谓的表演,是指人为制造戏剧性,刻意制造出一种(微)景观,以吸引公众的注视。
表演的意义:将碎片化和无意义的日常生活串联起来并产生令人激动效果,戏剧性将行动的意义予以了结构化。成伯清教授还讲到表演也是一种为“承认而斗争”即“我秀故我在”,生活中很多人夸张的表现自己,就是一种表演的“斗争”。
成伯清教授谦虚的表示这些只是自己的初步设想,不太成熟,在此向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汇报,希望得到更多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成伯清教授的讲座内容,刘成斌副教授首先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他以三句话表达自己的理解:1.整饰,用体制性语言对自己的情感进行规范性输出,更多的是管理者的要求。2.体验,每个人内心对情感的需求,如果整饰是情感输出,体验就是情感需求,人的欲望是一种几何增长,欲望不同于吃饭,输入也是一种消费。3.表演,在前两种的体验中会迷失自我,做作的表演在表演本人看来可能并不做作,因为很多人不是为了自己而活,例如对奢侈品的追求,是有一种表演成分在。成伯清教授对此与刘成斌老师及现场王茂福老师、鄢庆丰老师等多位老师进行理解上的交流与感悟碰撞。
在讲座最后的学生提问环节,现场气氛十分热烈,一位同学向成教授提出自己的疑问:关于情感问题的研究最终的关注点应该是内部个人情感体验的整合还是需要放到社会层面?成伯清教授回应该同学的问题非常值得思考,并解释:社会学研究最终都是为了增强我们的自主性,因为我们在受到外界影响的同时,至少应该明白现在的处境,明白外部的影响因素。社会学第一功效就是自我解放,获得自由,释放自己。
学术讲座从七点一直进行到九点半很多师生还意犹未尽,最后,大家一致用热烈的掌声感谢成伯清教授带来的精彩讲座和学术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