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网站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北京大学乔春晓教授做客我系

来源: 时间:2014-11-06 点击量:

2014年11月15日晚7点,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乔晓春教授做客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开展了主题为“中国社会科学,离科学还有多远?”的讲座。

乔晓春教授首先介绍了这个题目的由来,是从自己曾经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说起——“中国社会科学与美国能差多少年?”,乔晓春教授称自己很多年来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于是在讲座中,他结合自己几十年的研究经历,先从这个问题入手,通过一系列中国社会科学现状的分析,最后再给出自己的结论。 一、什么是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在西方也叫行为科学,所以它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而在中国,人们将人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看得比较相近,实际上人文是学科,不是科学,人文是价值判断,而科学是事实判断,社会科学就是如此。 二、社会科学在中国的不公平待遇 在中国,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人们瞧不起社会科学,认为社会科学家没有学问,中国在社会科学领域并没有设立“院士”,而国际上很多国家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一样是有院士的。这一方面是因为在中国缺乏真正能够评为社会科学院士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因为社会科学也没有统一标准去评院士。 三、那么什么是科学? 乔晓春教授认为科学的特点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方法为手段。判断一个研究是不是科学的标准就是让事实说话,让数据说话,不是要研究者自己说话。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一样是科学,不同的是自然科学测量物,社会科学测量的是人,而社会科学的测量“尺子”工具就是调查问卷。 谈到社会科学的研究,乔晓春教授认为我们国家的研究做得不如美国科学。同一个专业,中国和美国讲的东西差别很大。中国的很多研究者自己讲自己的话,而不是依据事实做出来的。四、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些奇怪现象 首先,进入某一专业很容易,专业的转换或者跨越也很容易实现,这在自然科学是不可能的。“没有在这个学科受过训练的人是不可能进入这个学科的”。在中国,社会科学只停留在对问题研究结果的讨论上,而不是研究的模型、数据和过程,然而这种针对结论的争论是没有意义的。 其次,很多人做研究靠个人经历、判断、感受来下结论。这使得国内的研究者很像哲学家,习惯于思辨分析,而不习惯于实证研究。我们的学者很大部分时间都在忙着争论结论,而国外的研究者做的是更规范的实证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要拿出研究证据。 再次,研究结论存在着大量的、低水平的重复,而不是在前人基础上对学术的推进,从而导致学术研究的“有增长而无发展”。国外的研究是需要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推进,在研究的时候要阐述自己研究的贡献。五、为什么社会科学容易做得不科学? 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社会科学研究主体和客体的混淆。研究者往往假设自己是被研究者,研究者既是主体,同时又是客体,凭主观感受来下结论。而科学的结论一定是有一般性的。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异同 首先,二者有很多的共同点:都属于科学的范畴,都依据事实,坚持客观的判断,排斥主观判断,结论基于证据,证据基于数据,数据基于事实,都是“让数据说话”,而不是研究者自己说话 其次,二者也存在很多不同点:研究对象不同,一是自然物质,另一是人和社会,自然科学中物质变化的决定因素少且关系简单,而社会科学中影响人的行为因素往往相当多,而且关系错综复杂,并且所涉及的大多数问题都是非确定性的,因而其结论通常用概率或统计的形式给出。七、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比,谁更难? 正是由于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以及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导致社会科学研究从本质上说比自然科学更困难,在科学的把握比自然科学更不容易。因为研究对象的复杂,社会科学研究者在不具备把握复杂现象的能力时,更容易将其做简单化处理,最说不清的事情也最容易说。八、不科学的后果 由于结论不是基于证据证明出来的,而是凭感觉得出来的,那么结论的科学性就值得怀疑,其结论也很难被普遍接受。 如果研究结论可以凭个人经验和感觉得出,那么谁最容易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呢?这样科学研究是存在很大的误导的。由于不用数据,不懂数据分析方法,所以看不懂国外的学术论文,无法与国外交流,从而使中国的社会科学与国外处于隔离和封闭状态。不懂研究设计,导致研究结论不能让人接受。研究的基本原理。 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很大,学生的潜力被压抑了。国内学生的数学计算等基础很好,但在大学的学习里,社会科学却很少用真正用到,发挥不了这些优势,而国外反而却用得很多,对研究很有帮助。国内的研究方式多少会影响到学生潜力的发挥。九、中国的现状 在中国的社会科学里,有多少研究是遵从这一科学研究过程的?乔晓春教授提出了这样几个评判标准: 首先,有多少人是基于数据做分析研究的? 其次,有多少人用的是能够“真实”反应客观实际的数据? 再次,有多少人能够恰当地使用分析方法和模型,并依据相对真实数据做出客观、科学的结论? 乔晓春教授作了这样一个假设,如果这三点标准各层次的比例均为30%,根据他们在做的一项统计得出,那么科学研究的比例只占为2.7%,如果比例是20%,那么科学的研究只占到0.8%。 十、那么中国社会科学与国外的差距有多大? 先说到跟美国的比较,乔晓春教授做了一个很生动的比喻:我们用的是“中国功夫”,外国人用的是“现代武器”。我们能描绘蓝图,但做不出我们所画出的东西。那么中国的社会科学与美国差多少年?乔晓春教授认为目前还不足以进行比较,因为我们还没有上路。 十一、结束语 在讲座的最后,乔晓春教授表明了自己对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忧思:中国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很快,经济已经上升到世界第二,科学和技术领域已经开始在全面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社会科学实际上并没有进步,甚至还没有上路。让人感到焦急和不甘心。

为了推动中国社会科学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研究,从2006年开始,乔晓春教授以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的名义面向全国举办“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暑期班”,组织国内最优秀的教师,系统讲授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乔晓春教授鼓励有兴趣的教师和同学积极参加暑期班课程,并给在场来参加讲座的师生推荐了免费开放的北大视频课程网站。

最后,乔晓春教授同在场的师生进行了问答的互动交流,在场师生都表示收获颇丰,在热烈的掌声中此次讲座宣告圆满结束。 文/李洁林

  • 微信二维码

地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东七楼社会学院 
邮编:430074 | 电话:027-87543152  传真:027-87543152
投稿邮箱:hust_soci@163.com
Copyright 2015 ◎ 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