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学会于2023年7月7日至9日在南开大学举办以“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社会学新使命”为主题的学术年会。本届年会由中国社会学会主办,南开大学承办,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天津理工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和天津师范大学社会学系联合协办。本届会议共有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的参会人员达3600多人。大会第一天进行了换届选举,召开了第十二届中国社会学会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出理事360多人,常务理事104人,副会长14人,会长与秘书长各1人。在第十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企业社会责任专业委员会等五家专委会成立。
7月8日下午,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院举办的企业社会责任论坛第五届会议在主二教学楼A412教室召开。
在开幕式环节,会议主办方华中科技大学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院执行院长管竹笋介绍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河海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三峡大学、日本一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的老师,和来自上海欧萨、责扬天下等企业的专家代表,共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40多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话题。
第一阶段主旨报告,共有三位发言人。责扬天下首席专家殷格非先生发表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企业社会责任》的报告。该报告运用“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四有’评估体系”对问卷数据进行多维分析,并结合 2008 年以来的金蜜蜂指数变化趋势,洞察 2022 年出现了领袖型企业社会责任综合指数略有上升,成长型企业出现下降,国有控股企业和外资及港澳台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表现较好,但民营企业履责实践表现保持较低水平等特点,进而提出通过以体系促管理、以评价促实践、以交流促发展,共同打造新时代治理有效、履责有力、报告有质的社会责任高质量发展典范等建议。
华中科技大学的王茂福教授发表了《平台公司逃避平台工人劳动权益责任的制度因素》为题的学术报告。报告以外卖员、网约车司机、代驾司机、外卖劳务派遣公司、网约车平台公司等为调查对象,从利益相关方的视角分析了平台经济当中平台公司逃避社会责任的用工协议、劳务派遣制度、劳动法律的漏洞,进而从劳动力再生产需要等角度提出平台工人应该得到平台企业的权益保障等政策建议。
中国政法大学的邵开愚发表了题为《国际企业社会责任的世界主义理论:重新定义跨国公司的道德含义》的论文。基于世界主义的规范立场及其对自我-他者关系和转型方面的社会条件的关注,发展了国际企业社会责任的特定领域的世界主义理论,将国际企业社会责任理解为将跨国公司与东道国社区之间的关系概念化为一种自我-他者关系,推进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跨国公司和全球化的重新概念化理解。
第二阶段探讨以企业经济社会责任为主题框架的相关议题。武汉理工大学教授、湖北省政府残工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的江传曾从社会责任伦理出发,以残疾人及其用工企业为研究对象,发表了题为《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的学术报告。河海大学的陈阿江教授通过实地调查及文献资料分析发表了《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耿车及其关联模式的比较》的学术报告,分析了案例地政府对家具电商产业采取严格的环境治理经验。东南大学赵驰副教授课题组发表了题目为《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是战略性行为还是财务陷阱》的学术演讲,作者在既定的制度环境下系统考察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的 “创新补偿效应”,并验证了环境规制下的“波特假说”。武汉科技大学谭明方教授发表了题目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的性质与内容研究——基于社会学的视角》的报告,他从社会学理论视角构建研究框架,表述了企业在社会的“经济、政治、社会交往、精神文化”四个领域的社会责任问题。上海欧萨可持续发展总监李迈雷发表了题为《现代化背景下锂电行业合规与尽责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案例研究》,该研究以一家央企控股的上市锂电行业公司为例介绍了企业的 EHS 数字化合规体系动态管理探讨了政策、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等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因素。
华中科技大学的雷洪教授和郑州轻工业大学的张省教授从问题意识,概念体系,逻辑框架和研究方法等层面对五个报告进行了专业细致的点评。
本论坛第三单元主要以企业社会责任的激励为主题。来自郑州轻工业大学张省、计明灿教授基于 2010—2021 年我国 A 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 ESG 表现能够显著抑制上市公司的债务违约风险,ESG 表现主要通过缓解期限错配、抑制非效率投资和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等机制降低上市公司的债务违约风险。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周红博士设计了两个情境实验来考察不同信息表征方式对阅读者认知的影响,其结果表明不同的信息表征方式下 CSR 绩效评估结果具有显著差异;这一差异主要通过对阅读者的风险感知水平和情绪卷入不同影响而造成。山东大学张乐教授和李瑾博士合作的《互构共变:数字控制与劳动自主的交互塑造机制》主要探讨了在互构共变理论模型下,数字控制的管理方式与劳动者在参与劳动过程的自主性之间的交互作用机制。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吴新慧副教授基于微博以及 B 站爬取相关评论,使用 LDA 主题模型进行分析,发现智能汽车的事故、系统错误与失控以及数据泄露等风险存在,会导致用户对智能汽车的不信任。车企应落实“人在环内”设计,增强人机双向沟通,实现人类可控AI,提高企业核心零部件标准以及建立企业内部责任机制,从企业可持续发展、透明度角度出发穿透智能车企的“责任黑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王博宇博士基于 2006-2021 年沪深 A 股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企业业绩的增加会进一步促进企业参与慈善捐赠,原因在于税收政策的激励也会提升企业的业绩水平,有效促进了企业参与慈善捐赠。
中国政法大学的邵开愚博士和武汉科技大学的谭明方教授针对五位报告人应用的研究方法特别是统计分析模型、选题中的概念界定及其操作化、逻辑演绎与推理过程等问题进行了商榷与交流。
第四单元以企业社会责任文化和新时代发展为主题。华中科技大学的刘露和刘成斌所做的《农民工的短期行为与企业的用工责任》报告认为农民工就业场域的时间形态、规制约束、情感卷入和生活基础会引发该群体时间视野的断裂性等短期行为取向,企业有责任制订更为长远取向的用工文化与体系。中国人民大学房莉杰教授和刘伟俊博士发表了题目为《“耕耘者振兴计划”:数字技术和基层实践的双向赋能》的报告,该报告中“耕耘者振兴计划”将数字技术与基层实践深度融合,构建了线上和线下互动的双向赋能模式,通过推动政策实施、创新技术手段和创新产品服务,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数字方案,为村庄治理提供了实用性和普及性兼备的数字工具,在实践层面上推动了人才振兴和治理有效的齐头并进,在制度层面上推动了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的协同演进。三峡大学的何伟军教授与硕士研究生曾文生基于理论分析收集了 2012-2021 年沪深 A 股上市 827 家制造业企业数据。研究发现高管绿色认知正向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正向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水平进而提出了强化绿色认知、深化数字化技术应用的对策与建议。日本一桥大学的王义博博士通过对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管理层和去产能人员的深度访谈,发现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的管理层认为只要给予去产能人员一定的经济补偿金,去产能人员就会积极主动的离开国有企业。而现实当中首先去产能职工却认为即使企业给予经济补偿金,也不愿意离开国有企业。这一问题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更是员工精神需求和企业文化问题。西南交通大学 的硕士研究生柳雪以从商业广告的意识形态责任入手探讨了企业的广告设计与传播过程中存在社会责任缺失现象,进而提出相关的治理对策。
山东大学张乐教授和河海大学的陈阿江教授分别针对报告人的学术立场、学术观点、论证过程与论证逻辑、研究结论等角度对五位发言人的报告内容进行了互动式点评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