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报道
网站首页  -  理论学习  -  时事报道  -  正文
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来源: 时间:2021-04-21 点击量:

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引起我校师生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校党委书记邵新宇表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考察清华大学并发表重要讲话,让我们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高等教育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办学规模、培养质量、服务能力实现历史性跃升。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建立的高校,具有鲜明的红色基因。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更多又红又专、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顶天立地”、服务祖国人民是学校的办学传统。我们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华中大力量。

校党委书记邵新宇表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考察清华大学并发表重要讲话,让我们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高等教育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办学规模、培养质量、服务能力实现历史性跃升。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建立的高校,具有鲜明的红色基因。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更多又红又专、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顶天立地”、服务祖国人民是学校的办学传统。我们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华中大力量。

校长李元元表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近期,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日前夕莅校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关心和重视。世界形势风云变幻,中国巨轮破浪前行。时代发展赋予高校更重大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坚持“四个面向”,弘扬办学传统,努力在发展科技、培养人才、增强创新方面,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勇于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进程中,我们要坚持开放合作,积极传播中华文化,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体育学院党委书记井玲谈到,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持学校 “聚力内涵发展、建设新时代卓越华中大”办学目标,以大学体育课程建设为中心,以课余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为抓手,不断完善学校体育工作制度,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场馆设施建设,实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学校体育四位一体教育目标,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快速发展。

光电信息学院教授费鹏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对计算成像、脑科学的关注令人深受鼓舞。课题组成立以来,我致力于带领学生针对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需求发展出系列特色的计算光学成像方法,先后在《自然·方法》《自然·通讯》等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并且注重成果转化和应用,多个研究成果实现技术落地,切实在神经科学、心脏病学等医学研究中发挥作用。党和国家给了我们优越的学术环境,也给了我们创新研究的自信心,我们也必将积极响应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号召,为中国教育作出自己的贡献。

人文学院教授周新民谈到,总书记在讲话中提,“中国特色”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灵魂,也是建设新文科的核心。我们要抓课程思政。以“四史”教育、四个自信为主线,讲透专业课程,立德树人,培养有灵魂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抓培根铸魂。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内涵,做好教学和研究工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中文学科具有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的天然优势,中文人要自觉承担起历史责任,要面向学生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现代价值。同时,学术研究要从中国古代思想资源、学术资源出发,以建构中国学术话语、中国学术体系为最高学术追求。

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周蕾说,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我校素来有着“学在华中大”的美誉,拥有多个国家级重大科技平台,为国家培养国际一流人才,我们要发挥学校美育在落实立德树人、实现培根铸魂方面的独特作用,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进一步推进“艺术求美+科学启真”的深度融合,推动文科教育创新发展,营造一流人才方阵培养的良好氛围,为国家办好高等教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做出应有贡献。


建规学院辅导员杨柳谈到,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考察时指出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这是对美育、实践育人提出新的要求。我们应不断引导学生深入乡村、服务基层,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利用专业所学服务地方发展。以科学合理可实施的规划方案指导可持续发展;用实际行动落实习总书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

生命学院博士生李东认为,从专业角度出发高等教育要瞄准衰老、肿瘤、慢病防治等生命科学前沿,建设完备的创新体系,聚集有情怀有担当的时代青年,勇于攻克困扰人类健康的难题,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守护国民幸福的生命科学创新人才。同时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全球应对老龄化问题交上一份中国答卷。

公卫学院博士生涂周正说,作为医学生,我们要始终坚持用忠诚担当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铮铮誓言,尽情发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持续发挥我们的光和热,在危难时刻尤其要冲锋在前,把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为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作为矢志不渝的誓言。我辈青年当不负韶华,爱国爱民,紧承时代使命,争做迎难而上的“逆行者”,让青春的花开满祖国大地,让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放光芒。

计算机学院博士生陈卓说,我们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长大,成长的过程中目睹着社会环境日新月异的巨变,自幼立下淳朴的科学家梦想,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尽一份力量。而今二十多年过去,我终于站在计算机科学研究的风口,努力把握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时代机遇,能够将自己的个人价值实现同历史重担结合在一起,只觉得欣喜非常。青年人是民族之希望,青年强则国家兴旺,我希望和千万青年学子一起,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

化学与化工学院硕士生王梦婷说,近年来,我国对基础学科教育越来越重视,化学列为基础建设学科之一,身为化学人的我十分自豪,如何运用自身专业优势为祖国做贡献,也是化学人需要思考的一大问题。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把握必不可缺,而学科融合也是大势所趋。正如习总书记所说,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化学人在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学会学科融合,方可走得更远。

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硕士生戚萌欣谈到,作为一名医学生,其实我们生活在最好的时代。医学事业飞速发展,科研也被受重视。这次的新冠疫情我们的医生勇往直前,给我们医学生们做了很好的榜样,也让我们知道了努力的方向。十年磨一剑,在艰苦学习和创造的过程中,希望也能有为人民、为祖国献上自己一份力的时候,时刻准备着。

教科院硕士生王欢认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我作为高等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围绕高校管理、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高校治理问题广读文献,并跟随导师深入高校考察实践,在了解当今高等教育发展动态的背景下做出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相关研究。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始终保持初心砥砺前行。

新闻学院博士生袁文霞表示,生于当代中国的我们,正逢盛世,肩负重任。面对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壮志青年的我们更要坚定信念,不断锤炼品德,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用先进文化启智润心。就目前而言,身为一名学生,在“学科交叉融合”这一时代背景下,我们更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认清当下所走的每一条道路,扎实每一个步伐,培养学科基础素养,加强自身创新能力,不断追求一流、赶超卓越,做与时代同行、与祖国共进的人。

社会学院硕士生严翔说,回首建党百年峥嵘路,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深刻变化,从饥寒交迫到丰衣足食,从容不下一张书桌到书声琅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被一一实现。作为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的九零后,我们享受着大片由前人栽下的阴凉地,未来是我们的,世界是我们的,面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发展需要,我们责无旁贷。为了证明这并不是苍白的口号,我们需要用专业知识武装头脑,用真心倾听百姓民生,通过实践丈量祖国大地,用实力和实绩证明“我们虽然年轻,但是我们可以让党和国家放心”,重任在肩头,脚步不停留。

光电信息学院硕士生陶妍冰认为,作为青年学子的我们,大家身处逢时,同时也重任在肩。“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广大青年学子应该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坚定理想信念,培育高尚品格,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提高站位与格局,开阔眼界与视野,瞄准“卡脖子”问题,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将青春与汗水挥洒在科技攻坚的战场上。

船海学院2018级本科生刘腾谈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经历百年奋斗征程,到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历史的接力棒传递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上,我们青年一代要更加珍惜如今的美好生活,如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在今后,我会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投身到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将青春之我投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去。

社会学院2019级本科生蒋佳贝谈到,生逢盛世,我们有幸见证新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的发展腾飞;肩负重任,亲身参与伟大复兴历程更是我们这一代与生俱来的使命。在新百年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我期待自己能够将学术志趣与人生理想与扎根祖国大地、服务国家战略的实践相结合,努力成为 “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材、担大任”的新时代新青年,将自身成长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书写无悔青春。

化学与化工学院2017级本科生张帆认为,总书记的讲话令人振奋,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我们要牢记于心,在生活中实践,在工作中应用。要做到这些,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其次要提升自身修养,促进全面发展。作为大学生,我们要加强人格修养,努力修身立德,敢于自我牺牲;加强理论修养,提高思想境界,提升知识水平;培养主动意识,加强沟通交流,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向上生活,乐观态度面对,不逃避不退缩。作为大学生党员,我们要带头提高政治素养、学习理论知识,不断学习党章党规,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政治素质,增强自己的本领和创新意识。

  • 微信二维码

地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东七楼社会学院 
邮编:430074 | 电话:027-87543152  传真:027-87543152
投稿邮箱:hust_soci@163.com
Copyright 2015 ◎ 华中科技大学